本文目录一览:
中国杰出的女性有哪些?
古代杰出女性:嫘祖:人文母祖,黄帝元妃,是炎黄子孙们可以溯源致意的第一位女性。班昭:后宫之师,班彪之女,班固、班超之妹,中国历史上杰出女性。妇好:第一女将,她是商朝真正的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。谢道韫:咏絮才女,以“神清散朗,有林下之风”的气质文才被世人铭记。
国母宋庆龄(1893—1981)宋氏三姊妹中排行第二。孙中山之妻。她是唯一一位在1949年开国大典的显著位置出现的女性。罗曼罗兰形容她为:“她从外表看来是一朵柔美的花,在内心里则是一头无畏的狮子。”邓颖超(1904——1992)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。是周总理的夫人。
除此之外,还有穆桂英、冯婉贞、蔡文姬、李清照、黄道婆、上官婉儿、卓文君等女杰。她们在文学、艺术、科学等领域均有杰出成就,是中国历史上的宝贵财富。她们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是中国女性的骄傲,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。她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追求平等、自由、正义和进步,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。
常香玉 常香玉(1923年9月15日-2004年6月1日),出生于河南省巩县(今巩义市),豫剧表演艺术家。国务院追授她“人民艺术家”荣誉称号。她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,老一辈杰出女性。屠呦呦 屠呦呦,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,中国著名药学家,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。
在中国历史上,有许多伟大而杰出的女性,她们在政治、文化、科学等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 武则天,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,她对历史的主要贡献包括打击保守的门阀世族,采取宽容政策以促进生产力发展。尽管民户逃亡导致税收损失和社会不稳定,但武则天的统治仍被铭记。
李清照是个怎样的人
1、李清照,一个历史上的独特存在,以她多变的性格和独立的人格魅力为人所知。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,她既展现出温柔的一面,又不时流露出活泼的气质,她的真实与坚定成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。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星空中,李清照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。
2、李清照,一位在历史上独具魅力的女性,以她既温柔又活泼,既率真又刚毅的多重性格著称,这种个性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。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代表,才华横溢,精通文学、书画,对金石学也有深入研究。
3、李清照是一位才华横溢,天赋异禀的才女。她可以温柔贤淑,可以活泼率真,可以至情至性,可以不惧权势,可以忧国忧民。特别是她独立的人格,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十分难得。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,擅长书、画,通晓金石,尤精诗词。她的词作独步一时,流传千古,被誉为“词家一大宗”。
4、李清照,公元1084年出生于今山东省济南章丘,逝世于1155年,字易安,号易安居士。她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和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。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,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研究与收藏。
哪位好心人帮我找一篇关于辛弃疾的生平简介啊,太急了.
辛弃疾,南宋词人,享年67岁,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中年号稼轩居士,历城(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)人。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、爱国者、军事家和政治家,与苏轼齐名,号称“苏辛”,与李清照一起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
辛弃疾初来南方,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,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,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、报仇雪耻的锐气,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,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,像著名的《美芹十论》、《九议》等。
〔水调歌头〕带湖吾甚爱)这是因为人间相猜,难寻同盟之人,才不得不与鸥鹭为盟。闲居期间,辛弃疾歌唱:一松一竹真朋友,山鸟山花好弟兄(〔鹧鸪天〕不向长安路上行),青山意气峥嵘,似为我归来妩媚生。解频教花鸟,前歌后舞;更催云水,暮送朝迎(〔沁园春〕一水西来)。
辛弃疾(1140年5月28日—1207年10月3日),原字坦夫,后改字幼安,中年后别号稼轩,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(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)人。南宋官员、将领、文学家,豪放派词人,有“词中之龙”之称。与苏轼合称“苏辛”,与李清照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条陈战守之策。
生平大事 0少年好学,立志收复中原、建功立业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,此时山东济南已被金人统治数十年,在金人统治下长大的辛弃疾,切身感受到了被奴役欺凌的屈辱,内心就埋下了一颗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种子。
谁能提供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吗?谢谢
李清照,字易安,号易安居士,宋代著名女词人,有“千古第一才女”之誉。她生于1084年,出身文学世家,自幼聪颖,深受父亲李格非影响。其词作以清丽脱俗、婉约典雅、意境深邃著称,为“词中之冠”。李清照的词作特点显著: 清丽脱俗:其作品展现清新雅致,不带浮华,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。
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(1101年),李清照18岁,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。据李清照在《金石录后序》中云:“余建中辛巳,始归赵氏。”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,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,均为朝廷高级官吏。
李清照,宋代著名女词人,被誉为“千古第一才女”。下面简要介绍其生平。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,其父李格非是个藏书家,为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。自幼聪慧,能文善诗,显示了出众的文学才华。早年生活优裕,对文学创作充满热情。
削藩失天下:浅析被忽视的建文帝改革
黄子澄和齐泰这时主张进军燕王,建文帝却十分犹豫: 「 ”朕即位未久,连黜诸王,若又削燕,何以自解于天下?” 但在当时的形势下,削燕不可避免,建文帝于是命令李景隆率军征燕,朱元璋遗留下来的基业尚在,燕王的军事实力其实无法与朝廷相比。
登基后,朱允炆锐意改革,推行削藩政策,相继废黜多位藩王,其中燕王朱棣借此契机,引发了震动朝野的“靖难之役”。这场战役中,建文帝的下落成为历史的悬案,而他的“建文新政”则展现了他对文人士大夫的厚爱,宽刑减赋,试图以复古理想主义缓和社会矛盾。
所以说,朱允炆是偏向削藩的。当时,兵部尚书齐泰认为,应当先削藩王中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,之后其余藩王便可徐徐图之。他建议建文帝以边防之名,将燕王的护卫都派去戍边,削去他的羽翼,慢慢就能削平燕王。这个办法比较平和,虽说时间跨度比较长,但却不会引起藩王们的联手抵抗。
徙地削藩,由卓敬提出,该法要求北方的藩王重新分封到南方去,并且卓敬指出,应首先铲除燕王。从后世眼光看,卓敬的方法最合时宜,而且直指要害——燕王,但由于建文帝的软弱与畏惧燕王,没有采用此策。最终,建文帝意图削藩的想法泄露,被迫不得不选择武力削藩。
建文帝作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,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。他在处理削藩问题时,未能充分预见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,导致削藩政策最终失败。综上所述,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削藩顺序不当、削藩手段激进、军事指挥不力以及缺乏政治经验等方面。
第一个原因:汉景帝比建文帝更狠,手段也更为高明 众所周知,晁错是汉景帝时期的一位能臣,也是一位主张削藩的干臣,对于大汉朝廷来说,晁错是真正的栋梁之才。可是就是这么一位满腹经纶的栋梁之才,汉景帝说杀就杀,就为了不给那些反王起兵造反的借口(要知道,古时候造反都要讲究师出有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