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两人利用抵用券漏洞获利770万,涉事人需承担什么法律责任?
- 2、“轻松赚快钱”?小心掉入“帮信罪”的陷阱!
- 3、为什么说监狱里的人大多都是“聪明人”,为什么聪明还会被抓呢?_百度...
- 4、跑分的人会判刑吗
- 5、广西警方查获走私榴莲团伙,这类行为该如何处罚?
- 6、做人的底线是不违反刑法
两人利用抵用券漏洞获利770万,涉事人需承担什么法律责任?
关于这个问题,我可以简单粗暴的回答各位,涉事人需承担欺诈罪。
而这两个人利用抵用券的漏洞获利770万元,明显是聪明过了头,最终也只能是自食其果。对此,也有少数网友表示不理解,两人的做法似乎也没有错误,毕竟漏洞是商家自己的错误。希望法律可以从轻发落。
在现在也有很多人利用这样的事情非法获利,最严重的事情是两个人利用抵用券的漏洞获利770万。
“轻松赚快钱”?小心掉入“帮信罪”的陷阱!
1、某高校在校学生小刘为了赚取外快,参与了一项兼职工作。这项工作涉及将他所持有的五张银行卡提供给他人,用于进行信息网络犯罪活动。 小刘的银行卡被用于交易流水高达1555万余元,这些交易导致43名受害者被骗取资金总计233万余元。这些资金随后被转入小刘提供的银行卡,并再次被转移。
2、某高校在校学生小刘为了赚外快找了份兼职,将自己名下五张银行卡提供给他人用于信息网络犯罪活动。经计算,其提供的银行卡交易流水达1555万余元,造成43名被害人的被骗资金共计233万余元,转入小刘所提供的银行卡内后转出。最终小刘因犯帮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,缓刑一年六个月。
为什么说监狱里的人大多都是“聪明人”,为什么聪明还会被抓呢?_百度...
监狱里的人往往被认为“聪明”,但这并不是指他们的智力水平,而是他们常常将聪明用在了错误的地方,比如投机取巧、违法乱纪。 犯人们通常自作聪明,总想着不劳而获,他们擅长言辞,思维敏捷,常常能想出别人未曾考虑的方法。这种小聪明有时会导致他们触犯法律。
一是犯人懂得走捷径,一心想着赚快钱,而进入监狱的犯人都是触犯了刑法中不该赚钱的地方的,这就意味着,他们为了赚钱走了捷径,而做事情懂得走捷径的人,自然被人视为聪明人。
监狱里确实有很多所谓的聪明人,但是很可惜的是,他们的聪明都没有用在正途上。而且他们忘了一句话,那就是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!总是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和赌徒心理,这也就注定了,他们最后被会被抓进去。
聪明是个褒义词,是对于某人做事说话表现好的一面,才让人赞扬他聪明。而监狱里面的都是违法犯罪的罪人,因为他们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,受到法律惩罚。聪明的人是不会为了一点利益干些违法的事情的,除非这个聪明人已经傻掉了。
您好!再聪明的人,说话,做事都不能偏离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都轨道,如果聪明用错了地方,触犯了法律,那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。进监狱也是代价之一。
跑分的人会判刑吗
1、因为不知情跑分的这种行为,缺乏犯罪的主观意识,具有违法阻却事由,所以人民法院对此不予刑事处罚,不会判刑,但是如果是知情的情况下跑分可能涉嫌成立洗钱罪,一般会被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。
2、法律分析:跑分是否会被判刑要看是否构成犯罪。
3、跑分判刑取决于当事人是否构成洗钱罪。“跑分”本质上是将用户的个人账号提供给他人使用,没有真实的交易为基础,这种行为本质上是有组织的欺诈交易;情节严重的,涉嫌刑法规定的洗钱罪,可能被处以五至十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;若明知对方从事非法交易,可能构成共犯,则需要承担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。
4、若嫌疑人跑分金额达到二十万元,将被视为情节严重,面临三至十年拘役或者罚金处罚。跑分指利用个人银行账户及收款码对犯罪分子非法所得进行“漂白”操作。
5、跑分被捉了会判多久跑分被捉了会判多久,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:(1)银行卡跑分如涉嫌诈骗罪,需要根据涉案的金额等情况,一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(2)帮人跑分如果构成洗钱罪的话,将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。
6、银行卡跑分怎么判刑银行卡跑分这种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,一般只要在三千元左右就会被定罪,只要构成数额较大者就会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,如果构成数额巨大者就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,并且还要承担相应的罚款。
广西警方查获走私榴莲团伙,这类行为该如何处罚?
1、走私榴莲的团伙属于走私普通货物。根据《刑法》,走私普通货物,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,可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,并处以偷逃税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或没收财产;情节特别严重的,可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,并处以没收财产。
2、走私榴莲的团伙应该按照走私物品的数量性质定罪走私榴莲的团伙,属于走私普通货物。走私普通货物,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,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,并处偷逃税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;情节特别严重的,依法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,并处没收财产。
做人的底线是不违反刑法
1、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。任何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,都被视为违法。 违法可分为行政违法、民事违法和刑事违法。一般违法行为指的是对社会危害性不大,情节轻微,未触犯刑法,仅违反了刑法以外法律法规的行为。
2、为什么青年人对做人底线不清楚呢?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一是创新和犯罪其实是一线之隔。
3、总之,青年人刚步入社会,非常需要明确“做人的底线究竟是什么”。我的建议是,始终坚守“做人的底线是不违反刑法”的原则,因为随着刑法第十修正案的实施,469个罪名中,必定有一个会适用于违法者。
4、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。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,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,都是违法行为。违法分为行政违法、民事违法、刑事违法。一般违法行为是对社会危害性不大,情节轻微,没有触犯刑法,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行为。
5、“不能触碰底线的错误”,意思是指犯错误是人之常情,但存在一些类型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并且违反了道德、法律或社会准则的底线,因为这些错误的后果可能会对其他人或者整个社会造成伤害,引起不可弥补的后果。
6、底线是指做人、做事、行为、行事的最低限制或守限;法律的底线是指法律所规定、规范的法律守限,就是法律所规定的不越,法律所限定的不为,法律所倡导的遵守。